wpe11.jpg (2059 bytes)

何谓牛奶路” ?

   去年 11 7 日《文汇读书周报》上发表了一篇《“牛奶路”真相》 ( 作者赵易林、徐重庆 ) ,为“牛奶路”的译名翻案。文章说 : 当年赵景深先生把“ Milky Way ”译成“牛奶路”并没有错 ; 译成“银河”反而是错的。赵老译的那一句话是 : “天上闪烁着光明的亮星,牛奶路很白,好象是礼拜日用雪擦洗过的一样。”作者认为,如果把句中的“牛奶路”改成“银河”,就不通了,因为银河是不能洗的 ; 只有译成“路”才能说它好象“用雪擦洗过一样”。因此,“赵译不但保留了原文中的‘路 (way) ’的文化意象,而且避免了‘洗河’这样字面上的矛盾”。多数人认为赵是误译,其实是不对的。

   两位作者是转述几位教授的意见。后者的文章我未曾拜读,但从这个转述来看,我以为还是可以争议的。

   先谈谈文化意象问题。在西方,许多星座或星辰的名称都起源于希腊神话, Milky Way 也是如此。这个名称有几种说法 : 有的说是奥林匹斯山通往大地之路,有的说是神的足迹,有的说是天穹的接缝 ; 但和 Milky Way 这个名称最贴切的说法,还是宙斯的妻子、天后赫拉洒落的乳汁。十六世纪意大利画家丁托利托的名画《银河的起源》,就是以这个神话为起源的。所以,这个 milk 并非牛奶,而是神奶 ; 译成“牛奶”,也是错的。另外,这个 way 也不是走路的“路”,而是乳汁溅射在天上留下的痕迹。如果银河不能洗,那么“奶路”也是不能洗的 ; 一洗,就没有了。

   两位作者引出有关一句的英译文是 :The whole sky spangled gay twinkling stars  and the milky way is as distinct as though it had been washed and rubbed with snow for holiday. 可以看出,原文说的是银河“清晰可辨” (distinct); 赵译作“很白”,固然可以照应主语中的“奶”字,但这并非作者原意。原作者为甚么不说“白”呢 ? 显然因为他只是用 Mily Way 这个通用的名称来指天上那一群无数的密集的小星星 ( 正如赵、徐两位作者所说,星星是可洗的 ) ,并无意把这个词代表一种特殊的,与神话相联系的“文化意象”。

   赵、徐两位还说 : “人物形象是小孩万卡在思念祖父时抬头望天,天上出现了搽洗得很白的‘路’而不是‘河’。”意思是,万卡可能幻想通过这条路去见祖父。但即使是路,这条路也是通到天上去的,而万卡的祖父尚在人间。另外,原作者对 Milky Way 只是一笔带过,丝毫看不出有这样的提示。   

   如果赵老把 Milky Way 译成“牛奶路”并非望文生义,而是有意为之,那么,他起码应该加个译注 ; 有几个读者猜得出“牛奶路”是什么东西呢 ? 这个译名出自一个反对“硬译”的译者之手,就更令人不解了。

   除此以外,赵老的译文还有一些可以訾议之处 : 一、把“整个天上”变成“天上”,漏掉了“整个”。二、“光明的亮星”是叠床架屋,原文也不是这样的。三、原文的 for holiday 应该译为“为了节假日”。实际上,小说中已有交代,这是指圣诞节。赵译为“礼拜日”是错的,况且漏掉了前面那个 for; 这样一来,在圣诞节前做的事就变成了在礼拜天做的事。

   赵老是翻译契诃夫的名家,功不可没。但仅仅从我们讨论的这句译文来说,短短一句话出现了这些问题,只能说这种翻译是很马虎的。因此,我倾向于相信,赵老的译名“牛奶路”只是由于他懒得查字典,并非有什么特殊考虑。在这种情况下,鲁迅在打油诗中开个玩笑,也是可以的。当然,鲁迅名气大,上了他的文章就流传得远了,但也没有严重到“钉在耻辱柱上”的地步。我看赵老本人还是以平常心对待这件事的。至于赵老因此在“文革”中被批斗,那就不能要鲁迅负责了。

1999 1 月,北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