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ng Ruoshui

wpe11.jpg (2059 bytes)


 Resume
简    历

Writings
著    作

Obituaries

讣    闻

Photographs
图    片

Interviews
访    问

Condolences
吊    唁

Commemorating纪   念

Home

首    页

 

Yahoo! News Yahoo! - 財經
duowei

 

Yahoo! 新聞 2月 5日 周二 06:24下午 EST
首頁 焦點 北美 國際 財經 台灣 香港 中國 生活 健康 娛樂 體育 科技 圖片
北美 > 多維
My Y!加進My Yahoo!

多維詳訊﹕多維公佈王若水追思會錄音

【多維新聞社】多維社記者雲天報導/紐約中華學人聯誼會於2002年2月2日在紐約法拉盛舉行前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王若水先生追思會。追思會錄音已經在多維廣播網上公佈。 中國著名哲學家﹑王若水先生於2002年1月9日在波士頓去世。

2日的追思會將由中華學人聯誼會執行秘書戈揚﹑國際筆會中國海外作家分會會長王渝主持﹐前斯坦福大學教授馬大任代表中華學人聯誼會致詞﹐哈佛大學博士生王丹報告王若水先生生平﹐人民日報前記者劉賓雁﹑王若水遺孀馮媛﹑中華學人聯誼會會長司馬璐等發表講話﹐王若水女兒鐘小丹﹑兒子汪思彤等100人出席了追思會。

哈佛大學政治系主任麥克法夸(Roderick MacFarquhar)在追思會上回憶了1972年訪華時與時任人民日報編輯的王若水交往過程﹐他說﹐雖然當時“四人幫”之一姚文元掌控下的人民日報大樓很黑暗﹐也很危險﹐但他與王若水接觸中感覺到對方的真誠﹑誠實和坦誠。

劉賓雁說﹐王若水當年受毛澤東“看中﹑看重”﹐70年代末時一度考慮讓王若水主管人民日報﹐只要王若水稍微“慇勤一下﹐迎合一下”﹐他就可以高升﹐但王若水對此不感興趣。他為自己選擇了坎坷的道路。

 



圖為王若水女兒鐘小丹(左)﹑兒子汪思彤在父親追思會上。(多維社)


 

馮媛在王若水追思會上代表在場的家屬﹑女兒鐘小丹﹑兒子汪思彤向從各地遠道而來的出席者表示感謝﹐ 她希望大家不要太悲慟﹐因為﹐王若水是一個樂觀主義者﹐而且不喜歡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奈感。

旅美學者嚴家祺在追思會上說﹐38年前他第一次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時﹐曾經給王若水寫信﹐從此走上了社會科學研究的道路。

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生王軍濤在王若水追思會上說﹐許多人認為中國的許多事情是國情決定的﹐很少人研究中國領導人的個人性格對政治的影響。王若水去年和他在哈佛大學見面時就提到這個問題﹐希望王軍濤幫助蒐集資料研究毛澤東﹑ 周恩來性格中的劣性因素﹐很遺憾王老已經不能繼續研究這個項目﹐需要后人繼續他未竟的事業。

旅美學者吳稼祥回憶說﹐當年在中宣部理論局工作時﹐經常有機會聽到王若水先生的講話﹐當年的年輕人都非常喜歡王若水的演講﹐言之無物﹐邏輯嚴密﹐觀點新穎﹐對於他個人的人生選擇有很大的影響。

 



圖為中華學人聯誼會會長司馬璐(左起)﹑王若水遺孀馮媛﹑中國人權執行主任蕭強﹑主席劉青在王若水遺像前合影。(多維社)
 

資深老報人陸鏗在王若水追思會上說﹐1985年在中南海訪問胡耀邦時曾提出想與王若水見面﹐胡耀邦說﹐莫說王若水﹐王若火也可以見。後來人民日報社長秦川和王若水宴請他。席間陸鏗問﹐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﹐王若水答是個人崇拜。陸鏗說﹐就是今天﹐中國的最大問題仍然是個人崇拜。

從香港趕來紐約的中國政治異議人士韓東方在王若水追思會上說﹐許多中國政治異議人士流落海外﹐年事已高﹐他們為中國的民主貢獻出許多。作為年輕一代﹐最應該做的是飲水思源﹐儘可能去關心這些老人﹐加強與他們的溝通。

旅美政治異議人士魏京生﹑《北京之春》主編胡平﹑中國人權主席劉青﹑中國和平組織負責人唐伯橋﹑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﹑旅美華人范岱零﹑中國旅美學者﹑政治異議人士郭羅基前紐約市立大學教授﹑前國際筆會紐約華人作家分會會長董鼎山(Timothy.T.S.Tung)﹑紐約資深華裔新聞從業員龔選舞﹑紐約專欄政論家凌鋒﹑《中國之路》主編高寒﹑旅美專欄作家叢甦﹑普林斯頓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陳一咨﹑中國學社負責人陳奎德等人也發表了講話。出席追思會的還有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圖書館員南希(Nancy Hearst)﹑中國人權執行主任蕭強等。

請點擊此處收聽錄音。

 

 

返回前頁 - 將此報導寄給朋友

新聞檢索


(C) 2002 Chinese Media Net.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

版權所有 (C) 2002 Yahoo! Inc. 保留所有權利 - 隱私權保護政策 - 服務條款